2024年12月30日,由河南省档案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我院承办的“档案应急管理机制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学术交流会”成功举行。会议聚焦新时代档案应急管理实践发展,突出融合理论、业务与技术要素的跨学科交流特色,来自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河南省气象局、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档案三处、河南省档案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网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荆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及我院的领导、专家共聚一堂,开展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会议开幕环节由社科处郝伟斌处长主持,副校长刘兆瑜,河南省档案馆副馆长、一级巡视员李宝玲分别致辞。刘兆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我院科研工作及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李宝玲从政策、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强调了档案灾害预防与应急抢救研究实践的重要意义,通报了本年度重点实验室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实践等领域取得的业绩,强调要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着力形成档案灾害应急管理的合力。

学术交流第一阶段由我院李伟超院长主持,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吴海燕、河南省气象局/省气候中心主任朱业玉、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景瑞、学院副院长高大伟分别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问题”“极端灾害天气与档案安全”“数字孪生黄河及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档案灾害预防与应急抢救数字化实验实训平台构建”报告。

吴海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问题

朱业玉:极端灾害天气与档案安全

陈景瑞:数字孪生黄河及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高大伟:档案灾害预防与应急抢救数字化实验实训平台构建
第二阶段由高大伟主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张富,河南网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网易瑶台河南区域负责人邹庆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吴奇凡,上海荆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教授级高工覃明贵,及我院档案学系主任朱兰兰分别做“档案防灾与安全维系的多维技术空间初探” “非遗保护传承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实践”“基于InSAR技术识别极端降雨条件下敏感地物”“信息化助力档案新质应急能力提升”“数智驱动档案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报告。

张富:档案防灾与安全维系的多维技术空间初探

邹庆强:非遗保护传承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实践

吴奇凡:基于InSAR技术识别极端降雨条件下敏感地物

覃明贵:信息化助力档案新质应急能力提升

朱兰兰:数智驱动档案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与会专家结合自身所在学科与实践领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档案灾害预防、应急管理面临的复杂环境及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分享了宝贵知识和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方案,报告内容精彩纷呈。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档案三处副处长刘治华、一级科员杨文受邀参加了会议。
李伟超在闭幕环节总结了会议的多学科研究交叉、新技术融合等特点,对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表示学院将持续围绕档案灾害预防与应急抢救重大需求,加强内外协同和政府、高校及企业创新资源整合,加快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高质量推进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信息管理学院 马文清 张文 赵慧淼/文 易锐/图 陈宝杰/审核)